第127章 离人(霸王票加更+4)_大秦嬴鱼
第五小说网 > 大秦嬴鱼 > 第127章 离人(霸王票加更+4)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7章 离人(霸王票加更+4)

  往丹水河畔聚集的韩人越来越多,有赵军阻拦了几回,一开始还好言相劝,跟他们说秦人没安好心,但赵人和韩人本来就是有语言壁障的,没有语言壁障的是共同说雅言的贵族。赵人的劝说韩人听不懂,韩人的诉求赵人同样听不懂,于是冲突就发生了。几十个老人带头冲击赵军,赵军的刀也不是长了眼睛,流血是必然的,然后就是以为赵军屠杀韩人的韩人青壮,他们手里不仅有刀,还有用来修筑百里长城的凿子和斧头,他们的刀锋对准了赵人。廉颇担心的事情就这样以让人难以接受的速度发生了。廉颇还没有想到安抚韩人的法子,他还没等来赵国的粮草,韩人百姓就开始凝聚起来冲击赵军了。廉颇是懂韩话的,他问领头的老妪他们这是要去投靠秦军吗?老妪回答道:“我们没有想着去投靠秦军。我等妇孺就如牛马货物一样被送给了赵国,我们现在就是赵国的百姓。我等虽命贱如货物,但不能真的跟货物一样,不吃不喝就能活命。君子讲气节,不食嗟来之食,但君子们早就退至赵国境内,徒留我等累整在此烦扰将军。将军且放心,等老妪将这些孩子送去丹水岸,让他们靠着秦军的怜悯活过战争即可,我等老妪可随意将军处置。#说罢就祈求的跪在廉颇面前,果然任他处置。廉颇嗟叹不已,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们是百姓,不是我赵军卒,自然可以自去寻求生的机会。放行。#赵军放行这些韩人,韩人也没有乱走乱撞,而是在丹水边靠折取的树枝和随身仅存的皮毛被褥住扎下来,既离赵军不远,没有脱离赵军的掌控,也没离赵军太近,怕惹了赵军厌烦。秦军每天天一亮就给这些韩人用投石机投放食物,一天一次。赵军卒知道这边每天都有秦军给这些韩人投放粮食,有些赵军卒就在旁边等着,一等秦人投放粮食的时候,就率先上去抢了就跑。来战场的赵军卒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韩人跑不过他们,只能徒劳的对着他们的背影哭骂。廉颇知道后,就将抢粮的这些赵军卒押在这些韩人老弱面前,斩下他们的头颅,以正军威。从此以后,再没有赵军卒来抢韩人的粮食了。/麻布袋里装着脱了壳的粟米豆子麦子等谷粮,谷粮可以吃,麻布袋可以拆了裹在身上御寒。谷粮里夹杂着煮熟了的禽蛋,以及硬邦邦的腊肉干肉等,这些肉有的上面长满了青白色的霉菌,明显就是因为保存不当给放坏了,干脆投给韩人吃的。但韩人仍旧吃的非常香甜,大人们将蛋分给孩子,将这些坏了的肉放在秦人给投过来的铁锅里使劲煮,熬成肉汤肉糜再吃进肚子里,不仅不会吃坏肚子,还能长力气呢。这也从侧面说明,秦人有粮,秦人有很多的粮,秦人有吃不完的粮,以至于都放坏了。秦人为甚么有这么多粮?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粮?我们怎么就不是秦人呢?我们原本应该是秦人的,只是后来又不是了。韩人越聚越多,不说秦人有没有同时养活二十万韩人和三十万大军的粮食,就是每天用投石机投粮,就是一个大工程。廉颇看着丹水对岸已经摆了一长溜的攻城器械,若是哪天这些攻城器械投放的不是粮食,而是大石火油,他们赵军这边可就要遭殃了。廉颇遣使到秦军这边,说有要事相商。已经在秦军营里住了好几天的汤榆跟王龁颔首:成了!王龁带着监军、汤榆以及随身的几个尉兵渡过丹水,来到了丹水东岸。廉颇看着秦军这边一行还不到二十人的队伍,不由喝道:#竖子好胆!#王龁仰天哈哈大笑,非常潇洒的一甩黑底羊绒衬里的斗篷,对廉颇道:“天下就没有在下不敢去、去不了的军营,赵军营,尔尔也!#赵军将们都对王龁怒目而视,更有脾气暴躁的就要抽剑来砍了。王龁就站在那里抱着胳膊歪着脑袋斜着眼看这些赵军将敢不敢动手,在旁边看着的汤榆都觉着王龁这幅侧目而视的样子非常欠揍,怪不得能惹怒赵人呢。不过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争锋,军与军之间的对阵,他们现在虽然身在赵营,但气势上是一点都不能输的。气人就气人吧,气的又不是秦人。等双方例行的言语交锋一番,王龁才开口问道:“老将军叫我等过来有何事相商啊?”廉颇道:#吾见秦军煞费苦心收买韩人妇孺,为秦军接济韩人之便,吾愿与尔等相商,将韩人送过丹水,让他们在秦军乞食,也省了你们每天劳累了。#王龁眨巴眨巴他牛一样的眼睛,候地哈哈大笑起来,眼泪都给他笑出来了,他道:#原来,你们赵军也知道,那是韩人啊,我还以为,你们赵国接手上党,就是将这些韩人当成赵人百姓了呢,却原来…却原来还是有韩人赵人之分吗?#廉颇不愧为老将,“稳”字是有的,对王龁的讥讽也沉得住气,他道:“秦韩之争与秦赵之争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你无需与吾逞口舌之快,你只说,秦国愿不愿意接手他们。”王龁去看汤榆。廉颇锐利的眼神也射去汤榆脸上,似是在猜度这个年轻人是何许人也。汤榆起身,对廉颇和赵军将们微微一礼,自我介绍道:“在下河内郡汤县县令汤榆,受河内郡守之命来上党犒劳我秦军卒,见过老将军。#廉颇颔首:#给韩人投粮,就是你的主意吧?#汤榆从容笑道:#在下也曾从军,在战场上杀敌获得军功,才回到家乡做官的。即为军卒,听取王令为国家征战乃是理所当然之事,但若是将寻常百姓妇孺牵扯其中,未免有失道义,让小孩子们在战场上饿死丧命,更有失天和,吾即为父母官,便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在无粮可食的赵军营里……#一个赵裨将大喝道:“我等有粮。”被打断话的汤榆非常好脾气的点点头,认同道:#赵军自然是有粮的……#将这个没礼貌的赵裨将噎了个够呛。汤榆继续道:“……然而,我秦军是有粮的,哦,是我秦军也~~有粮,我河内郡更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足够这些妇孺们度过冬日,挨到今年夏收了。##即是举手之劳,我等就没有不伸手帮一把的道理。#廉颇再度颔首:#汤令高义。#汤榆非常谦虚的回道:“乃是我王仁慈,不忍百姓受苦。”又加了一句:#不管是哪一国的百姓。#廉颇被他恶心的够呛,其他的赵军将也是一脸吃@#¥羊的表情,看着汤榆,怀疑他是怎么说出这样犬都不信的话来的。秦王仁慈,简直要笑道六国大牙了好吗?!但不管怎么说,廉颇要是愿意将上党的韩人送给秦国,秦国也会无所畏惧的接着就是了,但是,有一点汤榆要将话说在前头:“无论老弱病残,只要愿意跟我秦国走,我来者不拒,但有些人,将军就是倒贴钱塞给我,我也是不能要的。#廉颇:“是何等样人?”汤榆:#背信弃义之人!#“上党原本已经被韩王献与秦国了,是上党这些背信弃义之人从中作梗,才有了秦赵现有之战,百姓我可以接纳,但这些首鼠两端一会要做赵人一会要做秦人的人,我是不能要的。#廉颇沉默:.……他也不喜欢这样的人。只是:#你要如何区分这些人呢?#汤榆笑道:“我自有我的方法。只是等我将这些人区分出来之后,还请将军重新接纳他们回赵军这边,毕竟,他们已经是赵人了,我秦军若是杀了赵人百姓,恐怕赵王也不会答应的。#好损的舌头!汤榆这是不仅嘲讽赵国什么脏的臭的都要,还嘲讽赵王吃相难看,敢接上党却让上党的百姓饿肚子。廉颇答应了,廉颇不得不答应。赵王的催战令又来了一封,但赵国的粮食却还没看到影子。百里石长城已经修筑的差不多了,等将这批韩人送走,赵军将会节省下很大一笔粮食,可以继续再撑一阵子。那个韩人老妪的话说的难听,但理是对的。真正的上党百姓和贵族,早就在第一时间带着家财撤到赵军背后的百里石长城以北的北上党和赵国邯郸,留下来无力奔走的,只有上党的穷苦庶人和百姓。秦军和赵军在此征战,这些身无浮财的穷苦百姓就成了无地无根的离人,无论哪个地方,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愿意接手这样的离人,因为,人数太多了,也太难以安顿了。安顿他们,不仅需要土地,还要有支撑他们至少一年在土地上耕种的种子、农具、房屋建设等财物,这一年里,不仅不能从他们身上获取利益,还要倒贴给他们不要他们饿死,否则前期的投入就算是白费了。但就算他们耕种下来了,这些付出的财物短时间内是不要想着收回来了,能够让他们自给自足顺利交纳赋税,就已经算是安顿成功的了。所以,这些上党离人无处可去,就只能滞留在长平关,被廉颇留下,为赵军卒做后勤服务,为赵军修筑百里石长城防线。廉颇爱军爱民,他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接手的韩人饿死或者是被秦军杀死的。既然这些离人都是上党郡守送给赵国的,那么,现在这些离人再由他这个赵国将军送给秦国,也是理所当然的。廉颇没有事先将此事上报给赵王,接手这些离人百姓是他自己做的决定,将这些离人百姓送走也同样是他做的决定,无需有谁来同意。至于汤榆说的那些背信弃义的韩人,不要就不要吧,如今能留在这里的这样的人,应该不多了才是。既然已经谈好了,监军甲送上帛书,双方在帛书上签字画押,让韩人渡丹水的协议就算是达成了。王龁这边先回西岸做准备,廉颇这边也需要时间将这个消息通告给韩人。廉颇想看看那个叫汤榆的人是如何甄别“背信弃义”之人的,就留了一句话,没将有些人或许要被送回的消息说出来,而是将所有的韩人一股脑的都送给秦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iwu8.com。第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iw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